先寫在前面,喜歡教我甚麼是指考分發跟志願序差異的請直接按右上角X或左上角紅色X離開,避免你我的不愉快。
申請與獎學金
清大申請分成三個部分:系所→院→校。系所影響院,院影響校(廢話?)。
系所的部分每個系所作業程度不一樣,但最重要,影響你出去能不能拿到獎學金的是院層級,以清大所謂A類跟B類獎學金而言,看的都是院排名。所以我這邊先講院排名跟獎學金的邏輯。獎學金半年75K,一年150K,屬於半額至三分之一額獎學金。
每年有一定名額的「一年份獎學金」,並依照院的全職學生人數分配,保底一名。發放獎學金的順序是依照院排,假設今天理學院有4個一年份的名額,有11個人申請,但前4個不是都去一年,就會變成這樣的狀況:
排名 | 去的時間 | 分配額度(A類) |
1 | 半學年 | 75,000(0.5年) |
2 | 一學年 | 150,000(1年) |
3 | 半學年 | 75,000(0.5年) |
4 | 一學年 | 150,000(1年) |
5 | 半學年 | 75,000(0.5年) |
6 | 一學年 | 75,000(0.5年) |
7 | 半學年 | X |
8 | 一學年 | X |
中間遇到B類的情況跳過,後面的可能會分配到全球處的「出國學習獎學金」,但這個只有半年。
至於學生的比例跟每年的人數可以自己去教務處網頁估算一下。
系所與院審核
理論上院審核會參考各系所排名,不會發生同一系所排名順序在院的順序會顛倒的情況,如下表,一定會照著順序往下排。
學生 | 系所排名 | 院排名 |
A | 1 | 2 |
B | 2 | |
C | 3 | 4 |
院審核的時候會有個習慣,把研究生往後排,所以碩博士生在校級交換會比較吃虧。院審核完以後送校,但是校審核會看志願序,這也是我跟大學生衝突的地方。
填寫志願
國際處有提供交換熱門程度,請配合志願選填順序來填志願。
分配方式就是所有志願序1的人互相比較後有剩才給志願序2,不然填志願序沒意義好嗎。
這邊填志願序的建議是:A類的只填一個,填你最想要的;B類可以填在志願2;C類可以填在志願3以後,而且每年都會有善心人士開表單讓大家互相比較,可以先搓一次湯圓。在填志願的當下也可以看到有多少人跟你填一樣的志願序等等,建議不要第一時間送出,可以把時間往後壓。
此外,除非你真的是「以出國為目的」,不計較你其他的目的(包含學習語言、生活成本等),那你就十個填滿,填一個D類保底。今年還是有人沒有分配到學校,但不確定是否放棄。
至於不同院間怎麼比較,鑒於一堆人在嚷嚷沒有標準甚麼的,我覺得這根本是廢話,這又不是真的指考,唯一能夠橫向排序的只有語言能力成績,甚至每個人選的課都不一樣,哪來的「公平」。在最後校決審的時候,聽說承辦人會先把電腦排序的結果呈現出來,最後拿到桌上,各院會有一名教師代表來喬,最後才是結果。
錄取
喬完的下一個星期就會公布,此時要繳交所謂聲明書、切結書、家長擔保書,雖然上面行政處理費的法源依據,號稱沒入無異議到底有沒有法律效力這件事情讓我很有疑義以外,你就是要繳交這些東西上去。而且碩博生都已經在工作了還是要家長擔保,我也不知道要擔保甚麼,奇怪。
此外還要繳交8000元「行政處理費」(aka 押金),確保你這個小王八蛋會回國不然要沒入,還有一個說如果亂來會再加收一學期學費,我也不知道這個依據哪來。
後記
身為一個焦慮(?)者,習慣把所有東西都查清楚的法律系學生而言,看到上面那些奇怪的東西一直無法釋懷,此外還額外要求說要提供回程登機證等,打電話去問只說是衍生規定,那能不能說衍生規定是你只能坐貨艙,比起登機證這種毫無意義的東西,你去申請入出國證明書不是更簡單?MyData就可以申請了,還絕對正確?
不得不說全球處很多規定很奇怪,雖然科法所在清大成立已久,但是這些奇怪的規定仍然存在著,是不是沒有被告過或挑戰過啊?而且今年承辦還出了一堆包,覺得真的很雷。